高中语文干货之语文必记术语一、诗歌鉴赏相关专业术语1.诗歌按题材来划分,可分为8种,分别是: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2、表达方式又五种,分别是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3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 描写 和 描写,
(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至少写八种)
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至少写八种):
衬托 对 比 渲染 烘托 引用 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俯仰结合;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换位思考
景和情的关系(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诗歌鉴赏中重点注意的几个方面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
表达方式:描写——衬托、动静、色彩、
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表达技巧:联想 想象 象征 铺垫 衬托
结构章法:曲笔入题 卒章显志 一唱三叹 首尾照应 以景结情
4、写出下列意象所指代的一般含义(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5
、指出下列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 形象化
(2)借代 使语言简练、含蓄。
(3)夸张 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4)对偶 形式:语言简练,整齐对称;内容:意义集中含蓄。
(5)比拟 拟人、拟物。更形象、生动。
(6)排比 整齐、有气势
(7)设问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8)反问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6、语言风格专业术语1、清新、自然(淡雅)2、平淡、质朴(朴实无华)3、华丽、绚烂(辞藻华美)4、简洁、明快(言简意赅)5 、委婉、含蓄6 、明白晓畅(明快浅显)、7 、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直率8、笔调婉约、9、简练生动、10、沉郁顿挫。
7、高考重点考查的六种表现手法:1.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以乐景衬哀情等。
2.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是为更加形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的音乐美。
3.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4.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以突出中心。
5.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之情。
6.观察角度的变化。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
二、小说中的专业术语一、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1、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3、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二、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
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5、具有象征意义。
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7、寄托作者情感。
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
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10、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作用。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
2、 渲染故事气氛、增强故事真实性。
3 、烘托人物形象
4、 推动故事情节
5、暗示社会环境
6 、深化主题
另附:
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
①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内容作铺垫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人物心理。
④象征和暗示。
⑤交代人物活动场所。
⑥展开、推动故事情节。
四,小说情节的作用情节: 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2.照应前文或引出下文;
3.使情节更加生动曲折,引人入胜。
人物: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塑造形象,烘托(侧面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3.丰富人物形象,使形象更加丰满。
主题: 1.点明或揭示主题;
2.深化主题;
3.丰富主题。
五、景物描写常用的手法(1)从写景顺序的角度:空间顺序(远近高低俯仰),时间顺序(古今、今昔),时空交错、先从大处着墨,再从小处落笔。
(2)从不同感官的角度: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可以直接运用不同的感觉对景物进行描写,可以几种感觉同时运用,也可以互相替换进行描写(也就是通感)。例如以视觉写听觉,以感觉写听觉……也可以说是绘形绘声绘色。
(3)从运用手法的角度:比喻、比拟,动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以有声衬无声)、白描、衬托(烘托、反衬)、对比等。
六、叙述顺序的安排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七、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以第一人称写的,又可以分为两类——
1.“我”参与整个情节发展的。
2. “我”是线索人物。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八、肖像描写及作用肖像描写(容貌、神情、衣饰、姿态、音调)
1、表现出时代的特点,
2、表现出人物的特征,
3、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内心情感。
九、心理描写及作用心理描写(用内心独白刻画;用景物描写刻画;用传神的动作刻画;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从旁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分析;用对话刻画)
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十、细节描写及作用细节描写(文艺作品中各种生活图景和人物形象的最小组成单位,是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的细胞。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典型)
作用:具体、生动、鲜明的反映人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凸现作品的主题,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十一、
结构安排: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等。
(巧妙)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注重)前后照应,严谨完整;
(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
(讲求)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十二、表现手法:看是否运用了讽刺法、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1、象征具有暗示的作用。运用象征能够引起读者联想,加深读者对文章情感和哲理的理解。
2、铺垫的作用是引出后文,曲径通幽。呼应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3、衬托或烘托可以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4、抑扬突出强调作者肯定(先抑后扬)或否定(先扬后抑)的态度
。三、现代文中的专业术语一、修辞手法(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具体如下: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
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如1998年第29题即可答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附: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
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
二、表现手法类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文: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对比: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持点,强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以小见大:表现人、事。
反语(反讽):有2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遇到其他手法请及时补允。
三、行文段落类——针对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题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句段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具体赏析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结构上的作用如:
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四:句子或段落文章在结构上的作用(1)开头:总领全文(总括全文),引出下文(开启下文),开篇设疑、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2)中间:承上启下(过渡) 为后文埋伏笔、作铺垫
(3)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点明中心,揭示主题,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结尾照题,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主题。
五、考场现代文阅读步骤:一、
揣摩题干,有备而读 研读题干,看看命题人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
二、
品读题目,缘文驰想 文章题目往往最先告诉人们作品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扬什么,控诉什么。
三、
浏览首句,略知梗概 把各段的首句抽调出来进行整合性联读,就会发现作者写作的思路。
四、
默读全文,圈点勾画 有两点提示:一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一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五、
深思熟虑,精确表达 在表达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
四、社科文阅读一、社科文设题的十大错误类型㈠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㈡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点关注:
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㈢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㈣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㈤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㈥顺序错乱: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㈦颠倒因果:“因”与“果”错位;或“条件”与“结果”错位。
㈧强加因果: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㈨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
㈩答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二、解题思路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2、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3、仔细对照、正确判断
五、修改病句一、高考要求掌握的病句类型有六类: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语序不当:1、多项定语:领 指 数 动 形 名
2、多项状语:目的原因、时间、处所、程度范围、情态、对象
3、定语与状语位置不当
4、成对关联词位置不当(主语同,放在前;主语不同,放在后)
5、虚词位置不当(1、否定副词放在“把”字句前面;2、表对象的介宾短语紧挨中心词)
6、主客体倒置
7、递进关系倒置
8、分句间逻辑顺序不当
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
2、动宾搭配不当
3、主宾搭配不当
4、关联词搭配不当
5、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6、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多余1、主语残缺(介词误用;暗换主语); 主语多余
2、谓语残缺 谓语多余
3、宾语残缺(动词宾语;介词宾语) 宾语多余
4、必要修饰语的残缺 附加成分多余
结构混乱1、句式杂糅
2、中途易辙
3、藕断丝连
表意不明:即歧义句
不合逻辑:
1、概念并列
2、自相矛盾
3、否定失当
4、强加关系
5、不合事实
一
病句修改并不难, 特殊现象记心间。 “是”作谓语易犯病,搭配结构要注意。
“和”作连接是难关,表意不明搭配乱。 介词开头动接句, 成分残缺与赘余。
关联词语很灵活, 语序搭配易欠妥。强加关联容易犯, 不合逻辑较明显。
并列短语常出现, 搭配逻辑易出偏。 定语过长有感觉, 成分赘余与残缺。
病句病因多而杂, 掌握特殊好办法。
二
病句修改有诀窍,方法步骤要记牢: 基本成分先找到,主谓宾语是否少。
成分不缺看搭配,主谓动宾可搭好。搭配恰当读句子,重复之处不能要。
词序不当须重排,用词不妥应换掉。 再看逻辑乱不乱,自相矛盾不可靠。
感情色彩别弄反,事情次序勿颠倒。对症下药仔细改,切莫信手胡乱搞
三、句式杂糅的典型格式错误格式 正确格式 正确格式1 本着……为原则 本着……原则 以……为原则
2 对……没有引起重视 (什么人)对……没有重视 (什么事)没有引起重视
3 是为了……为目的 以 ……为目的 ……是为了
4 对于……问题上 对于……问题 在……问题上
5 由于……下 由于…… 在 ……下
6 原因 是……造成的 原因……是 是由 ……造成的
7 经过……下 经过…… 在……下
8 是出于……决定的 是出于…… 是由……决定的
9 借口……为名 借口…… 以……为借口
10 是因为……的原因 是因为…… ……是原因
11 有……组成 有…… 由……组成
12 靠的是……取得的 靠的是…… 是……取得的
13 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在于…… ……是十分重要的
14 围绕以……为中心 围绕……中心 以……为中心
15 大多以……为主 大多…… 以……为主
16 成分是……配制而成的 成分是…… 由……配制而成的
17 是由于……的结果 是由于…… 是……的结果
18 深受……所 深受…… 深为……所
19 长达……之久 长达…… 达……之久
20 旨在以……为目的 旨在…… 以……为目的
21 以……即可 以……为宜 ……即可
22 传来一个声音说 传来一个声音…… ……说
23 必须拥有……缺一不得入内 必须拥有…… ……缺一不得入内
24 也是最容易出现的现象的 ……是最容易出现的 ……也最容易出现
25 初衷是对……有意义 初衷是…… ……对……有意义
26 我们有……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我们有……感觉 ……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27 防止……不再…… “防止……”和“……不再”
28 非……才行“ 非……不可”和“只有……才行”
29 需要……不可 “需要……”和“非……不可”
30 从……为出发点 “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
31 大约……左右 大约……”和“……左右”),
32 是由于……的结果 是由于……”和“是……的结果”,
33 之所以……的原因 “之所以……”和“……的原因”,
34 供……之便 供……之用”和“以便……”
四,并列成分之错误类型语言连贯题【答题技巧】:(1)看清题干要求,明白答题方向;(2)寻找题中暗示,找准突破口(解题关键处)。
【知识归类】:
1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2句式是否统一
3语序是否是合理 4照应是否周全
5色调是否相融 6音节是否和谐
7过渡是否承启 8暗示是否回应。
解答排序题的要领是:⑴找准起始句和总结句,⑵发挥句中以下暗示性词语的作用:代词,关联词,重复出现的词和体现语段层次的其它词。⑶尤其注意句子之间的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
句式仿写的“五一致”和“三注意“1、句式: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2、结构: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辞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3、修辞:仿句时应当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引用等。
4、主题:首先,仿句在主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如画线句列举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风里的叶”,再依据句末的“永远伴随着你”,可以判定仿句应扣住夏、冬两季的特征来写。
5、色彩:这里的“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比如例中洋溢着欢快、喜悦的感情,仿句时就不能违背这一点。
6、关系要一致,所写句子之间要注意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如,对比、条件、假设、因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