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师团队 > 语文组 > 教学资源

回归教材之课本成语填空专练(10-18)


时间:2025-07-01    作者:    阅读:


十、《师说》
正如习总书记所言,“人生的黄金时期在青年,青年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只有勤学苦练、夯实基础,练好基本功,方可        ,于日复一日的熟练中渐入佳境,甚至偶得“妙手”。君不见,庖丁解牛,正因十九年间日复一日的       ,解数千牛后,方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解牛之声竟合乎音律。杜甫诗云:霜蹄千里骏,风翮九霄鹏。倘若无平素厚积蓄力,骏马宵鹏又岂能一夜既成?若问亭台谢宇何故徒然坐地而起?皆由一砖一瓦        ,静心堆砌而成,
 1跬步千里   2.锲而不舍  3.积土成山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跬步千里: 比喻学习应该持之有恒,不要半途而废。
积土成山: 堆积的土多了可以成为山,比喻事业成功由点滴积累而来,积少成多,聚小成大。
十一、《反对党八股》
1.我们也仿照八股文章的笔法来一个"八股",       ,就叫做八大罪状吧。
2.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        。"
3.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     
         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
4.这种          的东西,不能反映真理,而是妨害真理的。凡真理都不装样子吓人,它只是老老实实地说下去和做下去。
5.这位同志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学生是无疑的了,可是他却要写在抗日时期延安这地方的墙壁上,就有些      了。
  1.         这个词,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如果我们除去这个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为什么不看对象乱弹一顿呢?
    7.现在中党八股毒太深的人,对于民间的、外国的、古人的语言中有用的东西,不肯下苦功去学,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       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蹩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
    8.中药铺,那里的药柜子上有许多抽屉格子,每个格子上面贴着药名,当归、熟地、大黄、芒硝,       。
    9.现在许多同志      于这个开中药铺的方法,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
    10.写文章做演说就不同了,这是专为影响人的,我们的同志反而随随便便,这就叫做     。
    11.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     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
    12.毛泽东写文章不是       ,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他总是深入调查,仔细研究,认真分析,如果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
    1.以毒攻毒 2.量体裁衣 3.言之无物  4.装腔作势 5.莫名其妙 6.对牛弹琴
     7.枯燥无味 8.应有尽有  9.津津有味 10.轻重倒置   11.生动活泼 12.无的放矢
    以毒攻毒:本指用含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毒疮等疾病。比喻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特点、弊病反对不良事物,或利用一种坏东西抵制另一种坏东西。也是用对方的利害方法来压制对方。
量体裁衣:指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装腔作势: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做出一种姿势,用来比喻故意做作。
对牛弹琴:比喻对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对不懂得美的人讲风雅,也用来讥讽人讲话时不看对象。
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言之无物:指文章或言论空空洞洞,没有实际内容。
无的放矢: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
、《拿来主义
1.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         ”的仪节,说道:拿来!
2.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      做奖赏。
3.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      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1.礼尚往来  2.残羹冷炙  3.冠冕堂皇
十三 、《读书:目的和前提》
1.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         ,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2.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        ,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3.每一年,我们都看见成千上万的儿童走进学校,开始学写字母,拼读音节。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      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并不断加以使用。
4.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不管多么        ,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
5.少数人就将成为读书家。他们儿时便在课本里发现了诗和故事。但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一步地去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        ,何等     
        和令人幸福神往!
6.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       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
7.在数千年来       的语言和       的书籍交织成的斑谰锦缎中,在一些个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十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于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1.丰富多彩  2.望洋兴叹  3.无足轻重  4.生气蓬勃 5.广大恢宏  气象万千
6.举一反三  7.无计其数  浩如烟海
十四 、《读书:目的和前提》
1.只说文华图书科学校是当时中国唯一讲授图书馆学的高等学府,它拥有一个图书馆,叫作“公书林”,这里有      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部开架,连我们中学生也可以进去随便阅览。
2.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里。一间名叫 “亨福莱公爵室〞的古籍阅览室是我常去之地,那里天花板上有       的彩画,四壁还有过去        的名人画像,也是       的建筑,然而照明相当差。
3.我在等船的间隙里在包德林图书馆纵情自由阅读,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我的心境也         了。
1.浩如烟海 汗牛充栋   2. 栩栩如生  美轮美奂    3.豁然开朗
十五、《故都的秋》
1.我的         ,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2.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       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3.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        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1.不远千里  2.混混沌沌   3.不能自已
十六、《荷塘月色》
1.妻在屋里拍着闰儿,       地哼着眠歌。
2.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        的。
3.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         的,是渴睡人的眼。
1.迷迷糊糊  2.蓊蓊郁郁 3.没精打采
十七、《我与地坛》
1.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        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2.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        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3.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2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        。
4.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         。
5.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         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6.那时,太阳循着        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7.我一连几小时        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
8.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        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
9.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      去闻才能明了。
10.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     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
11.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       ,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12.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以致使“想出名”这一        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13.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       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14.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       又急迫。
1.荒芜冷落  2.历尽沧桑  3.玉砌雕栏  4.自在坦荡  5.失魂落魄  6.亘古不变
7.专心致志  8.没日没夜  10.身临其境 11.心神不定 12.心神恍惚 13.声名狼藉
14.毫不张扬 15.步履茫然 步履蹒跚
十八、《赤壁赋》
岁月如歌,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如同       ,渺小而又珍贵。时光是一场无尽的旅程。在这旅程中,我们要学会珍惜,珍惜每一个瞬间,珍惜每一个与我们相遇的人。让我们在每一个       的夜晚,静下心来,聆听内心的声音;让我们在      的青春之歌里,感悟生命的真谛。如此,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1.沧海一粟   2.月明星稀 3.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版权属于:怀铁一中  设计维护:怀铁一中信息中心
学校联系电话:0745-2788218
湘ICP备05012886号   湘教QS7-201306-001563

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