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名句名篇背诵】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一句印证了这句话。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3.荀子《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以雕刻为喻,从反面论述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5.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7.本文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的语句是:是故圣益圣,愚益愚。8.文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9.在《师说》中,韩愈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的两句慨叹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10.文中表达从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其中明确择师标准的两句话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二、【
识记文言实词】(小试牛刀,请选出对应的词义的序号)
1.使动词: ①命令,派遣 ②叫,让 ③主使 ④使唤 ⑤致使 ⑥出使
名词:⑦使命⑧古代官名⑨使者 连词:⑩假使,如果
推导提示:“使”有两个基本义:一是连词,假使;一是叫,让。由“叫,让”引申出“奉使命”(奉使命不就是被“叫”去做事吗?),进一步引申出奉使命的人“使臣”。
成语助记:鬼使神差 不辱使命 颐指气使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 试使(② )斗而才。(《促织》)——试着让它(同别的蟋蟀)咬斗,结果获胜。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③ )也。(《五人墓碑记》)
——这时凭着大中丞的身分作苏州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心腹,逮捕周顺昌先生的事就是由他主使的。
(3)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⑥)。(《廉颇商相如列传》)
——您实在找不到人的话,我愿意捧着宝玉前去出使。
(4)人皆得以隶使( ④)之。(《五人墓碑记》)——人人都能够像使唤奴仆一样使唤他。
(5)怀王使(① )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列传》)——怀王命令屈原制定宪法。
(6)大王遣一介之使(⑨)至赵,赵立奉璧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您派一个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刻(派人)捧着宝玉来了。
(7)使( ⑤)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阿房宫赋》)
——致使天下的人,口里不敢说,心中却充满了愤怒。
(8)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⑧)。(《〈指南录〉后序》)——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9)使(⑩)人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
——假使人们所憎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 段还有什么不能采用的呢?
(10)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⑦)于前。(《荆轲刺秦王》)
——希望您稍微宽容他一下,让他在您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2.是形容词:①正确 动词:②认为……正确 ③是,表判断 代词:④这,这个,这样 助词:⑤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推导提示:“是”的本义是“正直”。由此引申出事理的“正确”。其意动意义即是“认为正确”,我们同意别人的看法会说:“是,是的,是这样的”,故又引申出判断词“是”和指示代词“这,这样”。
成语助记:自以为是 莫衷一是 是非得失 是非自有公论 是可忍,孰不可忍 似是而非
(1)然是(④)说也,余尤疑之。(《石钟山记》)——然而这种说法,我更加怀疑。
(2)问今是(③)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了。
(3)求!无乃尔是(⑤)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冉求!这恐怕该责怪你吧?
(4)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①)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实际上我走上迷途并不太远,已经觉悟到现在退隐是正确的而以前做法是错误的了。
(5)是(②)己而非人,俗之同病。(《问说》)
——认为自己正确,别人错误,这是世俗人的共同的毛病。
3.适读音一:shì动词: ①往,到 ②女子出嫁 ③顺从,适合 形容词:④舒适,满足副词: ⑤恰好 ⑥刚刚,刚才
读音二:zhé: 动词。⑦通“谪”,被流放或贬职
推导提示:适的本义是“到[某地]去。”。到丈夫家去,就是“嫁”。古代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有父母决定,毫无自主权,故引申出“顺从”之义,并进一步引申出“适应”“舒适”“恰好”等义。
成语助记:削足适履 适可而止 适逢其时 无所适从
(1)余自齐安舟行适(①)临汝。(《石钟山记》)——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
(2)贫贱有此女,始适(②)还家门。(《孔雀东南飞》)
——(我们这)贫贱人家有这么一个女儿,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家门。
(3)适(⑥)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
——刚刚得到太守的书信,明天就来迎娶你了。
(4)发闾左适(⑦)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征调贫民九百人,强迫他们到渔阳去戍边。
- 处分适()③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
——怎样处理都顺从哥哥的意思,我哪能自作主张。
(6)从上观之适(⑤)与地平。(《雁荡山》)
——从上面看雁荡山,(最高峰)恰好和地面相平。
(7)向晚意不适(④),驱车登古原。(李商隐《乐游原》)
——傍晚心情不舒畅,驾着车登上了这个古原。
4.书动词:①书写,记载。 名词: ②文字 ③书信 ④文书,名册 ⑤特指《尚书》,也可泛指一切经书
推导提示:“书”的本义是“写,写字”。作名词是意义为“字”;“信”,“书籍”等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写成的,古又引申出“信”和“一般的书籍”等意义。
成语助记:罄竹难书 书香门第 焚书坑儒 乡书难寄 拥书百城 奋笔疾书
(1)一男附书(③)至,二男新战死。(《石壕吏》)
—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打仗死了。
(2)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②),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士兵买鱼烧煮来吃,见到鱼肚子里的字条,本来就已经觉得很奇怪了。
(3)相如顾召赵御史书(①)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回头叫赵国御史写道。
(4)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⑤)之训。(《五人墓碑记》)
——然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也没有受到诗书的教导。
(5)军书(④)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征兵的名册一卷又一卷,每一卷都有父亲的名字。
5.孰动词:①煮熟 ②成熟 形容词:③仔细,周详 疑问代词:④谁、什么、哪一个
推导提示:“孰”的本义是“谁”。后借做“熟”义,由此进一步引申出“深透,深入”的意义。
成语助记:是可忍,孰不可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人非生而知之,孰(④)能无惑?(《师说》)
——人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
(2)宰夫胹熊蹯不孰(①),杀之。(《晋灵公不君》)
——厨师炖熊掌未熟,便被杀掉了。
(3)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②)。(《荀子•富国》)
——冷热适合节气,五谷就会按照时令成熟。
(4)唯大王与群臣孰(③)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希望您和您的群臣仔细商量这件事。
四、【文化常识】——宗法
1.宗法。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它包括封建社会规定的嫡庶、系统的法则和家族中祭祀、婚嫁、家塾、庆吊、送终等事情的家法。这种制度是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巩固贵族世袭统治服务的,因此得以在封建社会中长期保存。
2.嫡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正妻所生的儿子。有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即“嫡长子”。从周代起,王位一般都由嫡长子世袭,直至清末。
3.宗子。指嫡长子。依宗法,嫡长子要继承大宗,为兄弟族人所共尊。他有祭祀始祖的特权,要继承特别多的遗产,应受小宗的尊敬。宗子也是一宗之祖,地位特别高贵,故又叫“宗主”。
4.庶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妾(小妻)生的儿子。周代以后王位由嫡子世袭,诸侯的君位也如此。宗法社会以“杀嫡立庶”为非法。
5.众子。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包括长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小妾(妻)所生的庶子。
6.亲戚。在古代,“亲”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广泛,儿女对父母可以称“亲”,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亲”。前者如《送东阳马生序》:“其将归见其亲也。”。后者如《左转·隐公四年》记载卫国大夫石碏(què)杀掉谋杀国君的儿子石厚时,说石碏是“大义灭亲”。“戚”表示亲属关系时比“亲”疏远些,使用频率极低。汉代以后,“亲”主要表内亲,“戚”表外亲。“亲”与“戚”连用时,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有时指内外亲属,包括本宗与外姻,即同姓本族与异姓外族姻亲。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7.六亲。泛指亲属。但具体说法不一,按《左传》说,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娅;按《周易》说,指父子、兄弟、夫妇;按《汉书》说,指父母、兄弟、妻子等等。
8.三党。指父党、母党、妻党,亦指父族、母族、妻族。
9.考妣。旧时父亲死后称“考”,母亲死后称“妣”。如《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项脊轩志》:“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10.昭穆。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顺序的次序。始祖庙在中间,以下各代按辈分,分别列于两侧:二世、四世、六世居左,为昭;三世、五世、七世居右,为穆。后由宗庙的次序,又推广到坟地葬位和祭祀时的排列顺序,后又泛指一般宗族的辈分。
五、【素材积累】——大国工匠
有一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令人叹服。他们用劳动者的手缔造了一个个“中国制造”神话。
主要观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国工匠擦亮中国制造、以劳动(匠心、卓越、智慧)赢得尊严、劳动之美(神圣、伟大、尊严等)、劳动(热爱、坚守、勤勉、执着)成就梦想、舍与得、坚守、专注、小草在歌唱、小人物成就大辉煌
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 今年53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5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因为技艺高超,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聘请他,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他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极致:焊点宽 0.16毫米 管壁厚0.33毫米
“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上,就有数百根几毫米的空心管线。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高凤林需要通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编织在一起,焊缝细到接近头发丝,而长度相当于绕一个标准足球场两周。
专注:为避免失误 练习十分钟不眨眼
高凤林说,在焊接时得紧盯着微小的焊缝,一眨眼就会有闪失。“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
坚守:35年焊接130多枚火箭发动机
高凤林说,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正是这份自豪感,让高凤林一直以来都坚守在这里。35年,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助推下,成功飞向太空。这个数字,占到我国发射长征系列火箭总数的一半以上。
匠心:用专注和坚守创造不可能
火箭的研制离不开众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从蓝图落到实物,靠的是一个个焊接点的累积,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
专注做一样东西,创造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可能,高凤林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延伸阅读
劳动之美,不仅仅有轰轰烈烈、震撼眼球的“经济大手笔”,更有默默无闻、波澜不惊的“技术小奉献”。能成为修齐治平的儒生精英,毕竟只是极少数,更多人的作为,仍具有毋庸置疑的“螺丝钉效应”。用平和的心境、任劳任怨的劳动心态,经营好小细节、小技术,这就是最为平常的劳动者的姿态,也是“微而著”、“小而实”的劳动之美。
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据史料记载,鲁班不仅发明了墨斗、曲尺、刨子、钻子、凿子、锯子等劳动工具,他还在机封、农业机具、锁钥、仿生机械等方面,有不少发明创造。隋朝工匠李春,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河北赵州桥。北京故宫能成为世界上最精美的建筑,集纳了当时“百工工艺”和“百工之匠”的高明智慧。正是有了这些能工巧匠的支撑,中国的工匠精神,曾达到了辉煌的世界高度。从事技术和工匠行业,一点都不丢人。我们应该将这种技术精华、技术传承,内化于心,默默做好,而不能轻易丢弃。
著名作家刘震云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原子弹上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值得社会敬仰的成功劳动者。所以,我们不必把事业追求、人生发展,都定位到当“白领高级”、“高级CEO”等塔尖人才上,选择技能发展,同样能做出突出成就。就像所谓的“大国匠人”,也撑起了辉煌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