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师团队 > 语文组 > 教学资源

文言任务三:正确断句


时间:2021-03-28    作者:    阅读:


任务专练三 熟悉方法,培养语感,正确断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及进士第,知翼城县,通判绛州,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三·列传第七十二》,有删改)
A.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
B.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
C.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
D.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
答案 A
解析 “敬氏”不能断开,“敬氏”乃姓敬之意;“以避……讳”是“改”之原因,作“改”的状语,不能断开。
参考译文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他的祖先原本姓敬,因避后晋高祖(石敬瑭)和宋翼祖(赵匡胤祖父赵敬)的名讳而改姓文。文彦博考中进士后,做翼城县知县,通判绛州,后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并升为殿中侍御史。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蔡徵,字希祥,侍中、中抚军将军景历子也。徵美容仪,有口辩,多所详究。然性颇便佞进取,不能以退素自业。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徵不修廉隅,皆此类也。(节选自《陈书·蔡徵传》,有删改)
A.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
B.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
C.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
D.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
答案 B
解析 正确标点: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
参考译文
蔡徵,字希祥,侍中、中抚军将军蔡景历的儿子。蔡徵容貌仪态很美,有口才,(对许多事情)都有深入研究。然而生性颇会阿谀逢迎进取,不能以谦退淡泊自守。起初被授予吏部尚书,启奏后主借用鼓吹军乐,后主对主管官员说:“鼓吹军乐,有功者才能授予,蔡徵不自量力,扰乱我的朝廷章法,然而他的父亲蔡景历有着缔造之功,应暂且如他所启奏,授官完毕就把它追讨回来。”蔡徵不注重廉洁自律,大都像这样。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倪岳,字舜咨,上元人。岳好学文章敏捷博综经世之务尚书耿裕方正持大体至礼文制度率待岳而决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为尚书诏召国师领占竹于四川,岳力谏,帝不从。
(节选自《明史·倪岳传》)
A.岳好学/文章敏捷/博综经世之务/尚书耿裕方正持大体/至礼文制度率待岳而决/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为尚书/
B.岳好学文章/敏捷博综/经世之务/尚书耿裕方正持大体/至礼文制度/率待岳而决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为尚书/
C.岳好学/文章敏捷/博综经世之务尚书/耿裕方正持大体/至礼文制度率待岳而决/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为尚书/
D.岳好学文章/敏捷博综/经世之务尚书/耿裕方正持大体/至礼文制度/率待岳而决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为尚书/
答案 A
解析 这段话主要是叙述事情,句中出现的名词较多,如“岳”“文章”“尚书耿裕”“礼文制度”“六年”“裕”“吏部”“尚书”等,可以借助语法知识进行排除。如“敏捷”是形容“文章”的,二者不能断开,故可排除B、D两项。“尚书”是“耿裕”的官职,二者不能断开,故可排除C项。
参考译文
倪岳,字舜咨,是上元人。倪岳好学,文思敏捷,广泛综览经世之务。尚书耿裕为人方正,秉持大礼,以至礼文制度都要倪岳决断。六年,耿裕调到吏部,由倪岳代任礼部尚书。孝宗从四川召国师领占竹来京,倪岳极力劝谏,孝宗不听。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帝(指明孝宗)居东宫时,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节选自《明史》列传七十二,有删改)
A.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
B.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
C.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
D.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
答案 C
解析 句中“正”的对象是“衣冠”,不能断开,故可排除B、D两项。“积诚开帝意”是“务”的宾语,不能断开,故可排除A项。
参考译文
谢迁,字于乔,是余姚人。孝宗为太子时,谢迁已是讲官,到这时,参加日讲,致力于竭诚启发开导皇帝。日讲前天晚上,他必定衣冠整齐地练习背诵;到为皇帝讲解经史时,对词的讲解详细准确,孝宗多次称赞他。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节选自《三国志·蜀书·霍峻等传》,有删改)
A.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B.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C.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D.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答案 A
解析 第一处“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主语是“先主”,谓语动词是“率”“吊祭”,中间不应该断开,可排除C、D两项;第二处“年四十卒还葬成都”,从语境来看,句子主语为“霍峻”,“卒”为动词,从后文的“葬”来看,应为“死”的意思,故“卒”后应该断开,排除B项。故选A。
参考译文
霍峻,字仲邈,是南郡枝江人。先主平定了蜀地,嘉奖霍峻的功劳,于是分割广汉为梓潼郡,让霍峻做梓潼太守、裨将军。(霍峻)担任官职三年,四十岁的时候死去,回故乡成都下葬。先主非常悼念痛惜,于是召见诸葛亮说:“霍峻本来就是佳士,加上他对国家有大功,想要实行祭奠。”于是亲自率领群僚聚集哀哭凭吊祭奠,然后在霍峻的墓地上留宿,当时的人认为霍峻很荣耀。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九年冬,召拜户部尚书。杨嗣昌议增饷,国祥不敢违。而是时度支益匮,四方奏报灾伤者相继。国祥多方区画亦时有所蠲减最后建议借都城赁舍一季租可得五十万帝遂行之勋戚奄竖悉隐匿不奏,所得仅十三万,而怨声载途。然帝由是眷国祥。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一,有删改)
 
A.国祥多方区画/亦时有所/蠲减最后/建议借都城赁舍/一季租可得五十万/帝遂行之/
B.国祥多方区画/亦时有所蠲减/最后建议借都城赁舍/一季租可得五十万/帝遂行之/
C.国祥多方区画/亦时有所蠲减/最后建议/借都城赁舍一季租/可得五十万/帝遂行之/
D.国祥多方区画/亦时有所蠲减/最后建议/借都城赁舍一季/租可得五十万/帝遂行之/
答案 C
解析 由语境来看,“有所”为固定句式,一般不单独使用,后面不宜断开,可排除A项。“都城赁舍一季租”作“借”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故选C。
参考译文
九年冬天,程国祥召任户部尚书。杨嗣昌提议增加粮饷,程国祥不敢违抗。而这时的经费开支更加匮乏,各地奏报灾害的呈文连续不断。程国祥多方安排,也时常有所减免。最后建议,借京城租赁房舍一季的租税,可以得到五十万,皇帝于是实行了。勋臣国戚宦官都藏匿不上奏,所得到的只有十三万,并且怨声载道。然而皇帝由此垂爱程国祥。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居无何,帝谓德兴:“福建功未竟,卿虽老,尚勉为朕行。”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逾三年,归第,复令节制凤阳留守司,并训练属卫军士。(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有删改)
A. 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
B.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
C.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
D.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
答案 C
解析 从语境来看,“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的主语应为“周德兴”,故“十万余人”是修饰“民兵”的,应在“余人”后断开,可排除D项。语句中“四十有五”为古代的数字表示法,即“四十五”,不能断开,可排除A、B两项。故选C。
参考译文
过了没多久,太祖对周德兴说:“福建的功业没有完成,你虽然老了,尚可勉强为我前往。”周德兴到了闽地,按照户籍征兵操练,得到民兵十万多人。视察要害地区,筑城十六座,设置巡司四十五个,防御海上的措施也已完备。过了三年,回归故里,又受命节制凤阳留守司,并训练属卫军士。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也,赵将廉颇之后也。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节选自《后汉书·廉范传》)
A.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B.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C.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D.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答案 B
解析 可抓住关键词“以”“或”“故”,结合动宾结构断句。
参考译文
廉范,字叔度,是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赵国将军廉颇的后人。汉朝兴起,因为廉氏家族是豪门望族,朝廷把他们从苦陉(地名)迁到杜陵。世世代代都是驻守边境,有的死后埋葬在陇西襄武(地名),所以在杜陵做官。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黄干字直卿,福州闵县人。干往见朱熹。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后遂以其子妻干。(节选自《宋史·黄干传》,有删改)
A.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B.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C.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D.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答案 C
解析 “干自见熹”一句中,“熹”做“见”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故可排除A、D两项。“不解衣者二月”是说黄干两个月没有脱衣服,其间不能断开,故可排除B项。
参考译文
黄干,字直卿,是福州闽县人。黄干去拜见朱熹。当时天正下大雪,到后朱熹却已经外出,于是黄干在客栈留宿,寝卧和起身都在一张榻上,两个月没有脱衣服,两个月后朱熹才回来。黄干自从见到朱熹后,晚上不再设置床榻(而卧),不再宽衣解带,稍有疲倦就略坐一会儿,有时一靠墙就到了天亮。朱熹告诉别人说:“黄直卿意志坚定,致思刻苦,与他相处,很有好处。”后来,朱熹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黄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李景让,字后己,赠太尉憕孙也。性方毅有守。拜西川节度使。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以太子少保分司。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一百二》)
A.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
B.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
C.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
D.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
答案 C
解析 本题四个选项有两处不同,分别是“或谏公”“书闻”。结合内容,“或谏”意思是有人劝他,下文的“廉洁亡素储”的主语是“公”,“或谏公”应断开,故可排除A、B两项。“书闻”是奏章递交朝廷,不能断开,故可排除D项。
参考译文
李景让,字后己,是追赠太尉李憕的孙子。生性正直刚毅,有节操。拜授西川节度使。因病请求退休,有人劝他说:“公廉洁没有一点积蓄,不为几个儿子考虑吗?”李景让笑着说:“儿子们难道能饿死吗?”书疏递上,就回到东都。以太子少保在东都任职。后去世,终年七十二岁。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彭时传》,有删改)
A.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B.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C.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D.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答案 D
解析 原文标点: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参考译文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彭时凭借旧臣的身份受到倚重,遇到事情他都极力争执,毫不回避。而这时皇帝在政事上懒惰松懈,大臣很少能见到他,彭时深感忧虑。彭时在朝三十年,孜孜奉国,力持正理,保全大体,公事回来后从不对子弟谈论政事。有什么论奏和推荐,都不让当事人知道。平时安居没有懒惰的仪容,服饰车马用具(日常生活)非常俭约,没有声伎歌舞的享受,不合大义的东西不接受,有古代大臣的风采。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节选自《晋书·郭璞传》,有删改)
A.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B.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C.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D.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答案 D
解析 从语境来看,“时”指当时的情况,其前应断开,可排除B、C两项。“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的主语为“瑗”,谓语为“驳正”,宾语为“之”,故在“之”后断开,由此可排除A项。故选D。
参考译文
郭璞,字景纯,是河东郡闻喜县人。父亲郭瑗,任尚书都令史。当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
 


版权属于:怀铁一中  设计维护:怀铁一中信息中心
学校联系电话:0745-2788218
湘ICP备05012886号   湘教QS7-201306-001563

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