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师团队 > 语文组 > 教学资源

晨读材料(七)


时间:2021-01-14    作者:    阅读:


一、名句名篇背诵】《赤壁赋》
1.在《赤壁赋》中苏轼写夜游赤壁的欢乐情景,以"                  ,                  "两句写月亮从东山升起前江面的自然景色,让人感到无比惬意。
2.在《赤壁赋》中苏轼以"                   ,                    "两句,写自己面对月下美景,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月出》,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3.苏轼在《赤壁赋》中开头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其中写月亮正升起时美妙景色的句子是 "                   ,                    "。
4.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                    "两句描写月出后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5.苏轼在《赤壁赋》中"                   ,                    "两句,以"苇叶"比喻小船,写出了他泛舟赤壁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的美妙感受。
6.《赤壁赋》中苏轼以"                  ,                   "两句写"水波不兴"的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有如空中乘风飞行的美好感受。
7.《赤壁赋》中苏轼以"                   ,                   "两句写泛舟让人感到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
8.在《赤壁赋》中苏轼看到月下美景,于是纵酒放歌,其中写自己船桨之美和陶醉划船月下的歌词是"                   ,                   "。
9.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饮酒放歌的欢乐,化用《楚辞》名句,以"                 ,                   " 两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
10.苏轼在《赤壁赋》中先写自己饮酒放歌,再写客倚歌而和,接着以"              ,               "两句描摹箫声给人的四种感受,借箫声写出愁情。
1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                  "两句形容箫声美妙动听,如丝般缕缕回旋不止,给人以美的享受。
12.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                   ,                     "两句写箫声能使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孤舟中的寡妇听了落泪,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
13.《赤壁赋》中苏轼借客之口,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两句诗是"                 ,                "。
14.《赤壁赋》中苏轼描写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的的句子是"                     ,                    "。
15.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的军容之盛。
16.《赤壁赋》中苏轼以"                     ,                   "两句形象的描绘出了曹操率领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能文能武、志得意满的一代英雄形象。
17.《赤壁赋》中苏轼写如今在江中小洲上捕鱼打柴的生活,接着以"                 ,               "两句表现驾小舟、饮美酒的乐趣。
18.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以比喻和对比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生命的渺小。
19.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的名句是"                  ,                 "。
20.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示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名句是“                  ,                  。”
2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                     "两句表示在愿望难于实现情况下,只好把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22.苏轼在《赤壁赋》主客对话中化用《论语·子罕》中名句表达万物看似流逝却并未真正逝去的两句是"                    ,                      "。
23.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的句子是"                   ,                     "。
24.苏轼在《赤壁赋》中先说万物各有其主,接着以"                    ,                    "两句勉励人一定要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25.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给人的感受,又以"                ,                "写江山无穷,风月长存,而这恰恰可以让我们自得其乐。
26.苏轼在《赤壁赋》写客转悲为喜,开怀畅饮,最后以"                     ,                     "两句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识记文言实词】(小试牛刀,请选出对应的词义的序号)
1. 过
①走过,经过  ②超过,胜过  ③过分,过于  ④过失,过错  ⑤责备  ⑥拜访,访问,探望  ⑦时间过去,过了
【推导提示】"过"的本义是"走过、经过"。"走过"别人自然就是"超过"了别人,做事"超过"太多会变成"过分",物极必反,事情做得"过分"容易出现"过错",出错当然就会被"责备"。
信陵君过(     )侯生门,闻侯生有才,欲过(     )之。令仆从访之,未果,信陵君督过(     ) ,仆从以为过(     )矣。又令访之,仆从再访,乃闻侯生外出,不过(     )几日便归。信陵君见侯生曰: “吾未能先闻之,是吾之过(     )也。
 
①负戈而行  ②通“荷”,负荷,扛,背  ③什么  ④哪里  ⑤为什么  ⑥怎么  ⑦副词,多么(如曹操《观沧海》:水~澹澹,山岛竦峙)
【推导提示】"何"本义为"负戈而行",故有"负荷"之义,是"荷"的初文。古人看见荷戈而行的士兵,第一个念头就是"他们往何处去去干什么"所以又用作疑问代词"什么",进一步引申出表示程度的副词"多么"之义。
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左右以为美,邹忌自以为不及徐公之美,则曰: “吾何(     )能及徐公也。 ”邹忌上朝,齐王问曰:“卿上朝何(     )事? ' ’忌具答,且谓齐王蔽深。齐王闻之,叹道: “何(     )者?寡人之蔽,何(    )其甚也! "
 
①遗憾,后悔  ②不满,怨恨,仇恨
【推导提示】恨的本义是"感到遗憾",程度加深即可引申出"怨恨、怀恨"之义。
刘兰芝与焦仲卿相爱,为焦母所拆,别时真乃“生人作死别,恨(     )恨那可论” ,此恨(     )绵绵亦无所释.世人惜之也。
 
①兽类颔下的垂肉  ②古代对北部和西部民族的泛称,秦汉时多指匈奴   ③任意,胡乱   ④什么   ⑤为什么
【推导提示】胡,原指"兽类颔下的垂肉",(月,即"肉"),匈奴等一带少数民族多吃兽肉,故又称匈奴、西北各民族为"胡"。后又借为疑问代词"什么,为什么"。
汉时,李陵受诏抗胡(     )人,后困降于胡。 皇上诛其族。 司马迁为之辩, 谓上胡(     )不法先王之道,皇上斥曰: “一派胡言。 ”大臣皆不敢言。如此,国胡(     )以富强?
 
①动词:担心,发愁  ②名词:忧患,灾祸,麻烦  ③疾病,毛病  ④患……病
【推导提示】患的本义是"担心、发愁"(患,由"串"和"心"组成,一串串的"心",说明心事重重。自然是有发愁的事。)引申出"忧患、麻烦"。
古时有师徒二人,师授其徒捕虎之法。其徒学之,不几日便以为得法,自诩于人前。其师患(     )其未得要领。一日,以其徒上山捕虎,令其以法试之,未得。归之,训曰:“人之患(     )在自诩,此或终为患(     )也。 ” 
     
成语积累】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下面解释均正确) 
期期艾艾: 形容人口吃。易误指吞吞吐吐。
首鼠两端: 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易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处心积虑: 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侧目而视: 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
望尘莫及: 比喻远远落后。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出神入化: 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与此类似的还有“泰然自若”。
罪不容诛: 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与“死有余辜”同义。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屡试不爽: 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文化常识】——武官官职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在江宁。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总兵:官名。明初,镇守边区的统兵官有总兵和副总兵,无定员。总兵官本为差遣之职,无品级,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战,事毕缴还,后渐成常驻武官。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五、【素材积累——勤俭节约
(一)题目示例

识“食物”者为俊杰       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争做节约达人      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天地“粮”心,珍食莫蚀      细雨落成河,粒米凑成箩           一粒粮食,一滴汗水
掀起节约“新食尚”       “舌尖上的节约”,走起!       盛宴始、“剩宴”终   
节约粮食是最简单的积福     居安思危,惜食有食         每一粒粮食都值得温柔以待
绷紧粮食安全之弦          让“节约粮食”蔚然成风         惜食者,恒有食
制止浪费,当为每个人的日常自觉     一起做光盘行动的倡议者    一起抵制“浪费粮食”的陋习
节约粮食,从不浪费每一粒米饭开始     用之有节,则常足       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节约粮食永远在路上            请对粮食,心怀敬畏             浪费可耻,节约光荣
从今天起,做一个节约的人        争做节约达人           美食不可辜负,更不可浪费
全社会应形成“新食尚”
 
(二)精选时评
时评精华1  《人民日报》8月11日   
米饭整碗倒掉、菜肴只吃了几口就扔在一边、食堂剩菜整车运走……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有报告显示,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更是高达38%。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不是说,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安全就安枕无忧了,危机意识就可以淡漠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任何时候都需要葆有的精神品质,浪费之风务必狠刹。“光盘”不仅是一句口号,抓而不紧,抓而不实,抓而不常,等于白抓。坚决制止餐饮浪费,既要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刚性约束;又要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使之成为每个人的日常自觉。
适用话题:成由勤俭败由奢、浪费耻节约荣、从“俭”开始、“俭”为细谨“久”方长情
 
时评精华2  《人民日报》8月13日  美食不可辜负,更不可浪费
近日,吃播浪费严重的现象,引发广泛关注。多家直播和短视频平台相继作出回应,将加强对美食类直播内容审核,杜绝餐饮浪费行为。享受美食是件快乐的事情,“吃播”的本义应是推荐美食、分享快乐。但一些平台和主播过分追求流量和利益,使“吃播文化”走向极端,变得越来越畸形。
一些大胃王吃播日复一日挑战食量“上限”,有些主播在镜头前看似津津有味地大吃大喝,镜头后却是各种剪辑卡点来掩盖假吃、催吐、倒入垃圾桶等,这些极端现象不仅铺张浪费、危害自身健康,更误导了消费习惯、对饮食文化造成不良影响。分享健康、节俭的饮食习惯与饮食文化,回归生活、回归健康,这样的“吃播”才能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点评:无论我们走出原乡多远,都不可忘记来路。食为天,欲是本,固无可厚非。但吃播其言其行早已背离了初衷,已然忘却了美食之姿态、之营养、之情趣、之节俭,远离正道亦远矣。那就不懈倡议吧,驱动文的题旨便在此。  
适用话题:美食之义是营养,健康节俭方为真正的人间烟火
吃播“传播”的当为快乐和健康
 
时评精华3  从短缺到温饱再到小康,我们不能未富先奢(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75岁的赵大爷祖籍河北,现在跟随儿女在北京定居。他告诉记者,平时生活中会看到一些铺张浪费的行为,感到很痛心。“我们这代人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吃不上饭、饿到全身浮肿的感受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熬过苦日子,才知道现在的好日子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现在,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各种农副产品花样繁多,超市里、菜场里,想买什么都能买得到,这是过去几十年“票证时代”想都不敢想的生活。赵大爷向记者介绍,计划经济时期,商品供应相当匮乏,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凭证。“吃饭要粮票,买糖得有糖票,就连买火柴,也得用火柴票。还有粮本、副食本、煤本,每家每户冬天能买多少煤,也是定量供给的。”
 


版权属于:怀铁一中  设计维护:怀铁一中信息中心
学校联系电话:0745-2788218
湘ICP备05012886号   湘教QS7-201306-001563

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135号